欢迎访问济南普利市政管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济南普利市政管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律师事务所选聘项...
浅淡给水水质保障的几个技术要素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技术 | 正文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水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对建设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水污染加剧的不利形势下,如何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是每个供水人必须面对的难题。笔者以为:从给水处理的角度来讲,水质保障的技术要素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①如何降低滤前水浊度;②如何降低原水有机物含量;③确保整个管网水质稳定、达标;前两者是保证出厂水质达标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管网水质的保障度就会大大提高,从严格意义上讲,用户水龙头处的水质达标才是真正的水质达标!如何满足这三项指标?

  1、降低滤前水浊度。河道水质千变万化,最大限度地降低滤前水浊度可以除去80----90%以上的细菌。实践表明,将滤前水浊度控制在≤2----5NTU,滤前加氯控制在0.2---0.3mg/l,出厂水游离余氯控制在0.7-0.8mg/l,水质完全可以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这里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品质与剂量上面。加强对净水剂的有效监督管理,认真执行与生产厂家的订货合同,进药时执行索证制度,并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严把产品质量关。优质的净水剂能有效提高混凝、沉淀效果,而良好的混凝效果正是有效降低滤前水浊度的关键因素!在控制净水剂的剂量方面,要经常性地对不同季节、不同浊度情况下的原水开展混凝实验,测定不同水质情况下净水剂的最小投加量与最佳投加量范围,积累相关经验数据,依时、及时地指导净水生产的正常运转。

  2、降低原水有机物含量。有效降低有机物本底值、降低浊度、缩短氯与有机物的接触时间是工作的主旨。原水有机物含量的降低可使其致突变活性大大下降。将加氯点移至滤前进行一定的预加氯可使原水中有机物的前驱物得到初步氧化与降解,并可抑制或杀灭净水构筑物内壁以及滤床沙粒中的藻类、细菌的生长繁殖,延长运行周期;经过预氯化的滤后水再进一步加氯时不仅会进一步杀灭残存的细菌、病毒,也会使氯与有机物的接触概率降低、接触时间也相对缩短,从而不至于产生更多的氯化有机物,保障水质安全。

  3、改善管网水质。管网水相对比出厂水来说通常会增加色度、浊度、细菌、铁、锰、铝和管壁涂料溶解于水中的其他物质。据中国36个城市的供水调查,管网水浊度比出厂水浊度平均增加0.3NTU、色度增加0.8度、铁增加0.02mg/l、细菌由8.0个/毫升增至29.2个/毫升。出厂水到用户要经过漫长的管网和蓄水设施,这个过程往往要几个小时或几天。管网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大的反应器,出厂水未完成的反应将在管网中继续进行,它包括水体本身的反应及水与管壁的反应,这些反应有生物性的、感官性的以及物理化学方面的。因此,①在给水管道的管材选择方面必须慎重,严格执行索证制度,通过正规渠道选择那些大品牌的国家免检产品,确保管道内壁能抵抗腐蚀又不析出有害物质,确保管道浸出试验水质达标;②牢牢把控好出厂水水质,尽量降低水中颗粒物质、耗氯物质及生物可降解物的含量;③新装管道、维修管道或抢修管道务必执行分段清洗、消毒、排空制度,检测水质合格后方可并网运行,避免水质二次污染,破坏管网水质;④定期对管网进行末梢排污,尤其是枝状管网。

  综上所述,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保障给水水质安全是我们供水人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供水人永不停歇的理想追求,欢迎同行们继续探讨。